近日,两会如火如荼进行,各种热词新点层出不穷。翻寻资料,巧遇“裁员”,不由想起近段时间杜邦的那件事儿。
据相关消息称,杜邦近期将宣布全球裁员1700人,以应对当下经济困局。
针对此事,便有业内有人士提出,裁员仅是开始,而即将到来的将是企业倒闭潮。
关于两“潮”,从宏观层面看,是伴随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人口红利退减所造成全球性产能过剩,进而引发的全球性经济下滑。苦难的是,这轮经济下滑想要恢复并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为长久,谁也不清楚。可以预知的是,在这缓速提升的过程中,要想解决存量问题,对企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
去年12月,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时就表示,要有勇气对“僵尸企业”、“绝对过剩产能”的企业狠下刀子,尽管这么做并不容易。据此,有外媒称,此措意味着在未来两三年内,中国需要在这些衰落的行业中裁撤500万~600万名劳动者,而这将是中国近20年来最大胆的紧缩项目。
纵观全局,整个涂料行业在近两年迎来了寒冬,原本期望着涂料行业会快速转型走出迷雾的希望随着2015年的过去也走向了破灭。被誉为涂料行业的苦难年2015,经济下行(印象中每一年都是下行的,国人就是谦逊),环保政策高压不下(各种“最严”接踵而来),供给侧改雪上加霜(调整,拓外,再不行就淘汰)等等,各中小涂料企业停产、收购现象不止。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的涂料产量380万吨,到了2015年,国内涂料产量累计达1717.57万吨,十年间增长了1337.6万吨,产量数据的不断庞大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涂料市场的蓬勃发展。而我国涂料行业从起步发展到如今成为涂料生产大国,其快速增长不过数十年光景,不由让人忆起那场给经济带来急速发展的工业革命。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人欣喜,却也容易让人蒙了双眼忽视很多问题,伴随时间推移,当年种下隐患慢慢发芽显现,赫然立于跟前,不得不直面正视。不少涂料企业为夺市场,不留余力的建厂房,扩生产,却忽视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致使国内涂料企业间的竞争力低下,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同质化现象严重,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
如此的行业大势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市场发展的需求,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领导人提出并即将实施的供给侧改革,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就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谈及此处,小编不由想起之前看到一个的论点:
涂料产业没有进入国家点名治理的产能过剩行业名单,也显示问题还没有到严重的程度。
的确,现在国内的企业通过近年来的改革,市场化的程度已经大大提高。民营企业就业非常灵活,登记注册非常灵活,企业设立就设立了,企业如果经营不善,就不经营了,很多民营企业的经营也不会找政府,倒闭也不会找政府,侧改问题下放到他们身上,能进行的“动作”也是微弱。
随后,论点作者补充道明:“隐忧永远存在”,然而,这隐忧似乎真的被“隐”而不视了。
有行业媒体根据新闻报道粗略统计(部分企业未能确认具体产能,还有很多企业新建产能因搜集资料能力有限而遗漏),2015及未来3 年公开的新增产能就接近600万吨,而2014年中国涂料总产量为1648万吨,2015年总产量为1717万吨。如果这些新增产能在未来3年内全部释放,中国涂料总产量将达到2250万吨以上,届时中国涂料行业产能的消化能力将面临严峻挑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期表示,影响2016年中国就业形势复杂因素有三,其中化解过剩产能将会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是其一。
过剩的产能、分散的市场格局以及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削薄了涂料行业的利润。大量企业出现了严重的亏损,致使涂料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 “寒冬期”,而且这种严峻的形势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发生根本好转。就目前的涂料行业的情况,70%的涂料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这部分涂料企业占据着大部分国内涂料市场。当这些压力齐齐而下,80%的涂料企业当中,会有50%以上的小型涂料企业面临着倒闭,当然,这是预计的最坏结果。偏好方向的,那些不倒闭中型涂料企业,也会采取裁员的方式以缩减企业运营成本,保证企业的日常运作,所谓的裁员潮的到来也并不无道理。
就如今的中国涂料产业拥有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的涂料产量数据,却也只是一个虚胖体质的表现。从近年涂料产量数据看来,显然是处于增长的状态,可增速明显降缓,2015年的产量虽然达到了1717.57万吨,但总产量却是近10多年来涂料行业发展的第二个低速增长期。供给侧改革的名单诚然还没下发到涂料行业身上,而其带起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已被激化,倒逼涂料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有效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矛盾成了当前我国涂料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点。
有人士预测,国内涂料行业在3-5年能必将出现一场大范围的行业洗牌,届时将出现数个举行涂料企业领跑行业,而此时的积量就是为了往后的强势爆发。能否真正爆发,这是未来的事,在不定的情况下,小编否定不了,也赞同不了。尤其是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转型的调整期,产能过剩尤为棘手,有人认为一切交给市场,虽然耗时,却不失为最简单的办法,毕竟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未必就对螃蟹过敏了。然而,把握时机,积极主动化解产能矛盾也是必须的,“产能过剩”与“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已经老生常谈,转型升级的话题详列到每一步,可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只张于口,更应动于手,毕竟裁员并不见得是条高明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