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师傅对木材表面的处理工艺,从难以找平到精雕细琢的演变
发布时间: | 浏览:4484 | 来源: 木匠圈
木材表面的处理工艺,在家具制作过程中既基础又重要的一项工作,由于木工工具的快速发展,今天能用工具把家具表面处理的如镜面一般。但是纵观家具发展史,就平面处理这一项,可谓是历经坎坷。从最初制作工具上制约,无法对木头进行精细的表面处理,而只能用木头做胎。即在表皮上披麻挂灰来找平,然后上大漆进行保护,这种表面处理的方法称之为:髹(xiū)漆。
后来,刨子的出现,是一个转折点。曾在元代沉船的考古发掘中,就发掘了最早的刨子,这是有记录以来发现最早的刨子。有了刨子,木匠师傅对木材表面刨平技术,可谓是如虎添翼。但是对于硬木而言,当时的刨削效果还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原因有两:一是元代的锻造水平很低,刨刃的强度还无法处理硬木;二是硬木在刨削时经常会出现戗茬的现象,尤其是带有瘤疤的位置,就更难处理了。到了明代,由于技术的发展,锻造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产出高强度的刨刃,为之后硬木家具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过境迁,一些简单的平面找平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当时木匠师傅对木材表面工艺需求,就有后来在木材上雕饰一些图案作以装饰。再发展的后来,雕刻工艺就分为:铲地浮雕、镂空雕和满雕等。个人认为,铲地浮雕是最讲究的,然后是满雕、镂空雕。同样雕刻一个图案,比如云龙纹,镂空雕只需要把主题图案雕成,多余部分切除就可以了。满雕是不给布局留空白空间,整个画面背景被云纹堆满,飞龙穿插其中,给人密不透风之感。只有铲地浮雕,需要在留白和图案中进行拿捏。
2017年北京保利拍出一对康熙时期的黄花梨大顶箱柜,其铲地浮雕便是一绝,构图动感十足,雕工精湛。亮点铲地的处理,非常干净,这就是铲地浮雕的讲究之处,干净的区域被主题图案分割成若干块。但是不论大小,是在同一张平面上的,在一个角度迎着光线看过去,反光呈平行状态,浮雕图案像是贴在地子上一样。这是极其考验雕刻师傅水平的,需要用大小不一的刮刀,对留白处进行刮磨,非一般匠心所致,极其费工。
对木材平面处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结构上,由于传统家具的结构多是左右对称,即相对称的两个构件便能在空间中组成一个面,或平面或曲面。四面平式家具便是典型,两根相邻的立柱虽然在空间上相隔甚远,但是依旧构成同一个平面。所以你会看到木匠师傅为一张平面所付出的时间和智慧,说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点不为过